采访中,彭老板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如果花费120万元购买一个区域的经营权,一票业务10元,其中2.5元是快递单的成本,2元是给快递员的提成,1元是给公司的提成,加上电瓶车的运输成本、房租水电成本,一票业务可以赚1至2元。
一天能达到1000票,一个月最少能赚3万元,十年就是360万元。而转卖的价格一旦能超过360万元,达到500万元以上,承包商肯定愿意出手了。
秦君立透露,在2010年前后,转卖的趋势出现上涨势头,一些做了五六年的承包商觉得太累了,也捞到了第一桶金,就想金盆洗手。而现在经营权的价格又比2010年更加疯狂,说实话有一部分是泡沫,比如下沙、九堡虽然价格那么高,但是没人会卖,就成为一纸空谈。目前真正愿意出手的,大部分是实业做不起来的地区。
不择手段的“经营权”争夺战
快递的经营权转卖被炒作,许多承包商看到了商机。但是除了转卖的价格诱人外,有一些愿意把票数量很高的区域转卖掉,其实有很多难言之隐。
2010年9月,王峰花了近100万元,向中通快递公司买下勾庄网点的经营权。
三年来,王峰以家族企业的模式经营着快递网点,除了招聘来20名快递员之外,王峰的家人做起了网点的财务、后勤及派件员。从区域上看,王峰的网点运送快递的范围在8公里左右,勾庄路188号以内都是他所经营的辖区。“收益还算稳定。平均日接单量在3000票左右。”王峰说,“如果到了下半年10-11月份,旺季时的日接单量将达到七八千票。”
当问及是否想过划出一片区域承包给二级承包商时,王峰显然不乐意。“现在的收益基本只能维持,如果再划出片区,我自己的收益就难保了。”
王峰是在2010年接盘勾庄,既然一天平均能有3000票的生意,他的前任为什么会转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了这么一段“故事”。
“民营快递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操作,市级公司的领导亲戚哪一天突然想加入快递业,那么某个区域的承包商可能就要让出来,转卖经营权。”该业内人士说,圈中不乏某区域突然投诉率上升的案例,因为承包商也要考核,投诉率高不高是其中的考核标准。
有些承包商做了五六年,身心疲惫,不愿意再背着“投诉率”与上层领导交涉,一些早年入行的承包商很多都不够圆滑,不会沟通,最后想来想去还是转卖比较划算。
快递员不够,老板也要亲自上阵。遇到双十一这种快递高峰,这些承包商都是干一线的活,风里来雨里去,也有老板是这样算计的,赚了几年辛苦钱,经营权也翻了十几倍,还是卖掉转行或者安享晚年算了。
爆炒经营权导致快递业投诉激增
业内人士表示,加盟式的业务模式使得企业尽管看起来规模大,但其实业务基础很不稳固。“几乎所有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没能很好地对加盟业务实现很好的管理,因此都不同程度地在品牌和服务上受到了损害,这对于服务行业而言是非常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
许多快递公司的承包商表示,包下区域后,通过家人介绍、朋友推荐,许多快递员都是村里的亲戚、朋友。接货员、业务员、财务等职位也都让同乡打理。
层层转包,使得承包商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资质较低,甚至没有快递服务经验的经营者在拿到经营权后,不会对快递员进行培训,对网点经营没有系统的管理。而每个承包商都用我行我素的方式经营网点,最后市级公司也难以统一管理。这些状况直接导致快递行业的投诉率居高不下。
例如近期本报接到的滨江区的黄先生的投诉。快递4张宽带券,总价值8000元,黄先生联系了全峰快递的业务员小陈,小陈报价7元。可等到寄件时,小陈却拿不出快递单。仅仅让黄先生把收件人、寄件人的地址、联系电话,写在另一张已经被填写了信息的快递单的背面。
快递网点经营权的转让,加速快递员的流动。快递员负责了快递流通的主要环节,经常换快递员,不仅使得快递员对片区业务的熟悉度降低,也使网点发生遗失快递件时,很难责任到人。有的快递员选择了离职,造成投诉无法追查原因。
比如,2012年12月24日,赵小姐反映称,她通过韵达快递派送的一套化妆品遗失,负责送件的是省府路韵达快递网点。当赵小姐发现快递没有及时到货时,第一时间拨打了快递员的电话,可是已经无人接听。“快递员离职,快递网点可以此为借口拒绝给我赔偿吗?”赵小姐说。
记者从杭州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了解到,2012年,该中心共接收到快递服务行业投诉526起,其中,韵达快递被投诉94起,中通50起,汇通17起。而在2013年1月至4月,快递服务行业投诉已经达到了175起。
在投诉中,不少消费者集中反映的是,位于九堡、下沙、三墩等地的快递网点。去年11月至12月,韵达快递被投诉21起,其中11起投诉发生在九堡镇围垦八号坝附近的网点。
从投诉的类型上看,韵达、中通、汇通的投诉问题集中在四个类型:快递遗失、快递被损坏、不及时到货,以及快递员拒绝上门拿件、送件。这些看似普遍的投诉问题,其实隐藏着快递行业的漏洞。
爆炒背后是商家想趁势
搭上资本快车的野心
是什么原因让快递经营权成了投资的香馍馍,多位业内人士分析,除了转手的牟利外,许多商家看中的是更长远的利益。
这几年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仅快递业务量就超过17亿件。而来瓜分这块大蛋糕的快递公司就业内这么几家知名企业,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承包区域,一些有野心的商家看中的是把快递行业做熟悉后,两三年后退出承包,自己申领新牌照另开公司,然后“卖给腾讯、京东商城这类电子商务平台,或者直接冲击IPO。这才是最终目的。”业内人士说道。
老刘说,杭州能产生效益的就那么些区域,而消费者愿意寄送快递的也就顺丰、申通、圆通等这些老面孔。一个区域要转卖经营权,其实能交易的也就韵达、汇通、中通这几家,资源稀缺是经营权爆炒的其中一个原因。
秦君立说,他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在杭州做了3年多的快递承包。“2012年前后,他去上海发展,成立一家新公司。谁知道他的这家公司被腾讯看中了,100多万元的成本注册,转手就卖了800多万元。”秦君立的话语中流露出羡慕。
而冲击IPO是许多目前选择区域承包的商家直言不讳的目标。“民营快递冲击IPO,现在是许多企业的梦想,圆通已经走了一段时间,宅急送、全峰都在努力中。这些公司在电子商务热潮中顺势获得发展机遇,如果可以搭上资本的快车,对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业内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