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牵动人心,也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也有一些记者因此而走红,成都电视台记者蒋林因其专业的水准受到赞誉,连央视也言必称蒋林;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身着婚纱播报灾区新闻而走红,却也被质疑是作秀;新华社派出了121人的庞大报道团队,却被网友质疑人太多了。在灾难报道中,媒体应该怎样做?
地震后“最美新娘”被指不顾宾客安危反对取消婚宴
雅安地震的发生,也让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走红。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本来当天要举办婚礼,可是地震后,她来不及换下婚纱,就前往第一线报道,被网友称为“最美新娘”。
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一些人认为她是在炒作作秀。更指出陈莹明知道地震发生,可是不顾他人安危,拒绝取消婚礼,让保安夹道欢迎,封锁车场专供她停车。最后完成婚礼后,也不脱下婚纱,就安排行程去一线报道新闻。
婚宴宾馆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了关于陈莹是否作秀的讨论。她说,陈莹很早就订了在红珠宾馆的婚宴,4月20日早晨发生地震,但是上午,陈莹的亲友还是陆陆续续来到宾馆,说婚宴照常举行。后来宾馆有工作人员建议取消婚宴,但是陈莹及其亲友们还是要求婚宴照常举行。宾馆的厨师为了安全起见,在宾馆外的空地上搭起灶台,为他们准备婚宴。(武汉晚报)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所谓作秀之说,太过动机论。如果她来不及卸装,则或可换套衣服,或至少摘下头巾?这么说或许太苛责,但如果观众关注记者比关注新闻更多,则会喧宾夺主。职业记者,始终以传播事实为重。
成都电视台的蒋林因其专业报道走红,央视言必称蒋林
据成都电视台官方账号@CDTV新闻中心介绍,记者蒋林被大家称为连线哥。目前已经在救灾第一线为全国人民发回超过60次的电视、电话连线报道。全国10家地方台也都对蒋林的报道进行了转播,被称为“首次震中全景式报道”。
@CDTV新闻中心:连线哥蒋林火了!@CDTV新闻中心 记者 @公民蒋林 在救灾第一线频繁与央视连线,央视主持人“习以为常”地出现了口误,言必称蒋林,而央视记者蒋树林也幽默地跟主持人调侃了一把。
新华社121人庞大报道团队被质疑“添堵”
雅安地震,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新华上海快讯发布微博称:新华社记者在前方!芦山地震,新华社集结文字记者72人,摄影记者31人,音频记者21人,技术人员6名,司机5人奔赴灾区。现在121人已抵达前方,现场报道灾情和救援情况。奔波在救援一线的兄弟姐妹们,注意安全,期待你们平安归来!但是微博网友们却质疑121人的报道团队实在太庞大了,甚至可能加重灾区的负担,为灾区“添堵”,新华社相关人士回应称参与报道的同事包括总社分社及社办报刊等不同兵种的记者,因此人数看起来很多。
@西亚非报道中心-王国乡: 去的人太多了
@纳兰杜若CISSY:何必这么多人!
@欢乐的蜗牛慢慢爬:还请自备干粮和水,尽量不要干扰救灾。如有可能,带点药进去
@图说诸暨:估计震区的记者上千吧。
海上冰王_冰王_550D银威0586:这么庞大的阵容是灾区的负担,需要精简。
新华社云南分社新媒体部主任@刘娟的碎片生活 回应网友质疑称: 作为国家通讯社,参与此次报道的同事包括总社分社,对内对外,内部公开,社办报刊等不同兵种的记者,因此人看起来挺多的。
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不呈现生离死别和过度的泪水
地震发生后,日本电视台的播音员在主持节目时,戴上了安全帽。
2012年3月11日,日本广播协会(NHK)对海啸进行了现场直播。直升机航拍的镜头中,海啸巨浪冲向陆地,震撼的画面使人们几乎忘记这是一档新闻节目。
地震、海啸、核泄漏危机接踵而来。这时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日本国民,只要你将电视锁定在NHK,打开雅虎日本和推特的网页,各种关于破坏、死亡、救援、致歉和危机的信息洪流会迅速将你裹挟其中。当然,无孔不入的广播、报纸也不能忽略。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面对震撼的灾难,日本媒体表现得尤其平静:没有眼泪,没有生离死别,没有背景音乐。
尽管在灾难最初发生时,偶尔也能发现主播和前方记者的声音略有些颤抖,但残忍的死亡、失态的呼号或过度的泪水、昏厥则从未被呈现。“这种风格使得观众没有大的情感波动,更加没有恐惧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时透明,人心才能迅速得以稳定。”长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媒体人陈言说。
媒体报道中,即便受难者家属接受访问,也很少被拍摄到面孔,很多受访儿童更是只露出了背影或鞋子。“我们现在更多地注意了,不能侵犯受访者的基本人权。”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盐则英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灾民过多地被采访,不断有麦克风放在他的面前,可能对他是另外一种伤害。毕竟,受灾的样子是不好看的。”
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盐则英一表示,随着救灾过程日益深入,可能电视上也会出现略微煽情的画面,“但新闻节目肯定不会加背景音乐来打动人,这在日本是不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