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彭友 在中国传统习惯中,农历新年之后才是一年的真正开始。目前,中国经济似乎已经在“龙尾蛇头”之际展露出走出低谷的复苏信号。《经济观察报》也在此时对28位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100家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23家信托公司高管和36家PE机构核心人士进行了一年一度的问卷调查,探寻他们眼中即将到来的蛇年经济。
2012年岁末各类经济数据的好转,让各界对新一年的中国经济充满期待,这种谨慎乐观的情绪也体现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
本报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多数人将2013年的经济定义为“继续温和复苏”,也有超过一半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放缓的底部已经显现。而对于股市,乐观情绪更浓,高达77%的机构将能够反映预期的股票作为2013年最值得投资的品种。私募股权机构开始在近期体验到募资信心的回升,对复苏来临之后的2013年抱以期待。
2012年底,股市强劲反弹,随之而来的是明显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2012年四季度的实际GDP增长7.9%,全年增长7.8%。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四季度GDP季调后环比折年率实际上达8.6%。
今年1月,涵盖24个国家股票市场的MSCI世界指数上涨5%,创下自199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本轮A股行情中,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集体大涨。按照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说法,在去年大量净买入的“老乡”(社保基金)和“老外”(QFII)无疑是价值发现者。
机构们则看到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在此次调查中,83%的机构人士认为2013年的操作会比2012年更容易赚取收益,而他们感兴趣的资产中,除股票、债券外,房地产、理财产品、大宗商品、黄金等投资所占的比例在明显增加。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跨市场ETF、跨境ETF相继起航,今年春节后,黄金ETF又将面世。国债期货、原油期货两大品种,也在呼之欲出。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正在打通,区域和市场间隔日趋淡化。在制度改革及金融创新的引领下,跨区域、跨市场、跨品种的投资将遍地生花。放松管制的大资管时代里,温和复苏的经济给金融机构们以信心,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创投等等,正对2013年的市场跃跃欲试。
不过,大部分经济学家不认为这种好转会导致2013年经济的“过热”。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不仅将本轮经济定位于温和复苏,也指出了不会像2009年那样出现迅速过热。
面对复杂的经济局面,新一届政府将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也成为投资机构最为关心也是最为担心的一点。在汪涛看来,无论2013年中国经济出现上行或者下行风险,都可能主要来自于监管层在政策上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