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情报出品(日刊)
核心视点
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卡在了地方政府上
2013-03-04 14:08:56
【21独家研究】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土条细则再次重申了“到“十二五”期末,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要实现住房信息联网”的立场。换句话说,2015年成了地级市住房信息联网的最终时间结点。
事实上,2012年7月,住建部旗下主管媒体曾表示,推进多年的40个城市住宅信息联网已经完成。2013年初始,住建部又发文表示将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500个地级市。但《北京青年报》就前40个一期联网重点城市进行调查时,仅有无锡和西宁两个城市明确表态已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联网信息查询并非公开可随意查询,西安当局竟然透露查询需住建部“密钥”。西宁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已经和国家住建部联网,但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产权产籍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系统不提供个人查询。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通过授权可以在房管局查到相关人员其他联网城市的住房信息。相关信息查询一定要通过住建部批准,“比如在西宁查询北京的房屋情况,要先在内部网络系统上提交申请,住建部审核通过后,会提供一个网络密钥,进行数据查看和传输。”
整体而言,联网工程处于混沌状态。到底哪些城市实现了信息联网一直是一个谜,住建部既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公布,也没有官方评价不达标如何处理。长期以来,进展一直有,细节却是秘密。40个城市尚且如此,到“十二五”期末,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实现联网的目标能否实现有待观察。
住建部近年来一直在力推住房信息联网,但这一工程的时间表一拖再拖,而地方“联网”的工作进展也一直“迷雾重重”。媒体在采访时,遇到最多的答复是“不清楚”,21财经情报研究员注意到,对于一项推进数年、技术上没有太多困难的工程,地方政府明显动力不足,所以,“拖字诀”就成了最好的策略。
如果从地方政府的担忧考虑,这种阻力也可以理解。信息联网更多是单向信息联通,一旦联网,住建部将对联网城市房地产信息一目了然。对有些人而言,这就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是个威胁。
一直以来,各地住房信息的透明度低、联网城市少、联网进度慢,是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21财经情报研究员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五条、国五条细则来看,中央希望建立住房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长期的政策决策工具。
21财经情报研究员早在1月16日就曾指出,中国住宅市场供给不足实际上是结构性不足,空置率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而要将房产摒弃投资功能回归住房功能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住房信息系统,然后通过住房交易税、住房交易所得税、住房持有税、住房遗产税等去除住房市场赚钱效应。
在3日开幕的政协会议上,“联网”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九三学社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关键是激发地方联网的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部分地区的房地产信息本身也已衍生出交易市场,房地产信息在许多地方有着比较大的利益牵动面。
在21财经情报研究员看来,建立住房信息系统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中央要适度及时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分配机制,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需要中央下定决心强力推行,破除一些地方官员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21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