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具    123  115 

腐败系数

   日期:2013-01-22     浏览:169    评论:0    
核心提示:股市,对“三鹿”官员复出,面对公众的质疑,2012年3月,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曾表示:“三鹿事件过去好几年了,一些同志受到处分,现在安排工作是正常的。”
贪官外逃

面对@胡锡进为中国官方基尼系数所作的辩护,@潘石屹请教,“贪官的赃款算不算基尼系数?从报道看贪官的赃款越来越多了”;@李开复补充,“如果要解释,这个更靠谱吧:会不会贪官、富豪移民就不是中国公民了,他们的收入减去后,富人平均收入大大降低?”

这种思考角度由来有自,这不,第二天一早,经济观察报就展现了《房子的焦虑》,其中获最多媒体转发摘录的描述是:“2012年中秋和十一期间出境的公职人员中,有714人确定为外逃;多地官员紧急抛售房产,其中官员抛售豪华住宅最厉害的是广州和上海,分别为4880套和4755套;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大陆非法资金外流是4120亿美元,2011年达到6000亿美元,2012年估计已突破10000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15000亿美元。”

此前,华夏时报亦曾在去年12月23日发布类似报道,称“11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的二手房成交量明显增长。对此,有分析认为国家试点推行公开官员个人财产及住宅信息,以致拥有多套房产的部分官员急于脱手名下房产”。

“公职人员急卖房”、“贪官们开始卖房”一说,当即引发热议,连@新华视点亦在当天上午据此发布微评,强调“推行财产公示,技术上没有多少困难,难在痛下决心。倘真的刮骨疗毒,官场风习必可趋于清明。”

不过,这两家周报的报道也都遇到了一些真实性质疑——事实上,作为证据的房产中介短信“8套市场难寻单位,户主统一放盘,政府优质资源”,在华夏时报上是来自苏州,可三周之后,在经济观察报上却一字不改地变成了北京海淀五棵松附近某小区挂牌信息。

眼见昨日华商晨报还是把《多地官员担心成“房叔”抛售豪宅》做成了头版头条,身兼“辟谣党主席”的@点子正忍不住要叹息“胡编乱造”却能“以讹传讹”,根据他所贴出的微博截图,被新华网浙江频道以及各大网媒所转载的这篇报道完全是“知音体故事会版新闻”、“未经核实转载境外反动刊物上捏造的数据”;实名认证的宝钢首席研究员郭朝晖直斥“谣言”:“有人说上海官员抛售豪宅4755套,我们一样要问:何为豪宅?怎么知道卖房子的是官员?谁来统计的...可悲的是,这样的帖子居然还有那么多人信。”

只不过,这样的义务辟谣,恐怕也并不能改变多少人对中国“无官不贪”的固有印象。这不,《郑州官方曾不愿追查“房妹”父亲,称牵扯太多人》昨天还被展示在门户首页,陕西10亿房产“房姐”又已抢过风头。根据中新社上五消息,当事人龚爱爱回应称其买房的钱全是合法所得,家族拥有煤矿等产业,不少房子还有贷款;而之所以这位榆林市人大代表、神木县农商行副行长有两个户口,按照央视获得的警方解释,是“山西省临县克虎派出所工作人员在输入时失误造成的”。

《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我也愿公开财产》——继前天把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我愿第一个带头公开家庭财产”的承诺放在头版后,南方都市报带来了更高级别领导的宣言:“范松青递交提案,建议广州率先实行公职人员申报公开家庭财产制度,同时率先向南都记者晒出自家的房产(他称全家三口只有一套74平方米的楼梯房)。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议论纷纷。有官员公开表态支持此做法,也有委员笑他‘没有资格晒’。一时之间,他感觉‘备受压力’。昨日下午,苏志佳特意把范松青叫到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不用有压力,你的这个建议和党委正在推的(政策),是一致的嘛’。”

而这家广东媒体的另一篇报道——《下个五年反腐规划或上半年出台》——更是获得新浪推荐。根据文中所引反腐学者说法,“目前,全国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可能性很小,但纪检委部门和组织部门有必要对领导干部申报的个人重大事项进行核实,比如选择10%的比例进行抽查...在各地自发试点的同时,中央政府也有必要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试点。”

此时,团中央机关报已从湖南韶山带来了对十八大后反腐新形势的探讨:“‘专家建议赦免部分退赃官员以换取他们支持政改’,2012年12月17日,当这条京华时报刊登的新闻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时,许多人才赫然发现,竟然有专家提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建议。提出建议的是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对于发表这一建议后网络上无数的批评甚至谩骂声,他表现得很淡然:‘我知道会被骂,但不能因为怕挨骂就不敢说真话。’”

搜狐和凤凰选择了“专家质疑贪官‘特赦论’:能否在老百姓中过关”作为标题,新浪则是“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是《求是》杂志社研究员黄苇町的质疑:“如果要特赦,那么特赦由谁来做?如果由我们党自己来做,自己赦免自己的干部,能不能在老百姓中过关?”

不过,根据文中所引历史学家吴思的回应,他之所以表态支持“贪官特赦论”,是因为想要“用特赦交换更健全的民主制度”:“从乌拉圭的转型史看,在民意调查中,反对赦免的比例高达72%,但是在真实的投票中,在民众真正出面做政治交易的时候,赞成赦免的比例上升到53%。”

被网易选作标题的讨论点是“严刑峻法为何不能止住前‘腐’后继”:“李永忠也说,目前内地的反腐败还谈不上‘零容忍’,甚至有些过度容忍,比如刑法里贪污受贿立案标准,已经由20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而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甚至还有不少地方立案的金额更大。”

在这篇堪称反腐话题大集纳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铁桥还记录了韶山会议上对“家庭财产申报目前能否大范围推开”的讨论。很不幸,与舆论对家庭财产申报制“一边倒”的呼声有异,李永忠和吴思都认为“当前还不能大范围推行”、“最好能配合廉政账户制度,给手脚不干净的人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制度反腐研究专家王明高更称:“目前尚没有条件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如果大范围推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就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家庭财产申报制是一把双刃剑。当年,韩国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后,出现了大量资金外逃的现象,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最后一个章节留给了“关键在于改变权力结构”:“反腐败需要顶层设计,这种宏观战略只能是中央设计,从最高的层面来对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路径作出顶层设计……这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

民意究竟如何?可堪作为注脚的是一段微博答问,又是源自@胡锡进。

当他昨晚发言宣称“立即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不现实……如果这个进程能10年内完成,将是中国大幸”后,@财经网立即呛声,“为什么不现实?具体讲会制造哪些新问题?如果新问题是监狱人满为患供不应求的话,那可以正好可以多建些监狱,拉动内需和促进就业双丰收。”

显然是有些怒了,胡总编回复“呵呵,你几岁?能不打财经网的名义,以你个人名义发这段话吗?”;偏巧,这位值班编辑一点也不怕,“胡总此问欠风度了。这是我们微博的一种交流形式,与谁发无关。”

稍顷,@胡锡进删去原帖,并留言:“接受你的批评。看来是我不熟悉微博规矩了。”(徐达内 )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