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17春节放假时间安排
2017年1月27日至2017年2月2日调休,放假7日。2月3日(星期五)、2月4(星期六)日照常上班
其实大多数银行在春节会安排值班的,但大部分业务都不能办。由于银行特殊性,以当地银行通告为准,具体放假事项及调休安排可留意银行网点张贴的告示。放假期间,多家银行的ATM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均正常营业,可到自动存取款机办理业务
P2P:部分加息返现套路深
P2P平台活动大多数是加息、抽奖、返现、抢红包等,部分平台这些活动无法直接领取现金,必须在该平台投资才能使用活动券,而年末和年初是跑路高峰期,如果要薅羊毛还需多谨慎
P2P产品加息与银行理财、宝宝类收益上涨原因不同。理财产品收益上行是由于资金面紧张、市场利率上升带动理财收益上升。而P2P收益率上升,大多数是平台“烧钱”拉客,为拉拢用户和资金进行补贴,提高P2P平台成本,会影响平台健康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已有171家P2P平台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等问题。年关将近,P2P平台进入问题高发阶段。当平台采用加息或各种提高人气的手段时,一定要小心鉴别,别贪图高收益舍本逐末
红包:春节千万别抢这五类
一到过年,微信抢红包、发红包就成了日常活动,金额不大,重在好玩,不过,在抢红包发红包的同时,也要提防可能的骗局
1、红包要填个人信息
有的红包打开之后是一个链接,说只要填写了身份证号码等一系列个人信息之后,就可以领取一定金额的红包。这时候千万不要动心,因为这种“红包”很可能是骗局,会将账户里钱盗走
警方提示:在抢红包时,一旦需要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千万不要相信——这种红包是钓鱼网站的糖衣炮弹。
2、大额红包不靠谱
有一类红包特别让人眼馋,链接上写着“666”“888”等大额数字以表示钱包金额。但现在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怎么可能发出666、888之类的大红包?
警方提示:目前,不少红包都是披着大额奖励的外衣,点开后并不会有想象当中的现金奖励,这些所谓红包无非是一些商家的推广,甚至背后存在木马病毒
3、群聊伪装红包骗局
有一种伪装红包,写有“送钱”“现金礼包”“AA收款”等字样,不法分子在收款留言处填写“送钱”的字样后,广泛向群聊中发送,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并且需要用户输入密码,这实际上是在转钱给对方
4、伪装好友成“李鬼”
有的骗子伪装成“好友”发红包链接,打开后有指示在领奖网站中需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甚至要求扫描二维码。如果照做了,您银行卡里钱就会被转走
警方提示:在添加微信好友时点击好友,选择“修改备注名”,进行实名备注,这样就能防止有人冒充朋友。另外,尽量不要注明父母、姐弟、同事等关系,避免被骗子利用
5、陌生人发错红包
如果接到陌生人发来的微信红包,对方说他发错了,让接收红包后再原数还给他。这种红包千万不要领,领了手机就有可能中病毒
警方提示:绝对不要点开陌生人的红包。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然后立刻修改网银、支付宝等密码,最后通过正规途径彻底删除木马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