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江苏省南通市新城区房地产楼盘。 (东方IC/图)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会议指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
会议做出如下三个决定:
一,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二,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三,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目前,包括土地在内,不同城市间的不动产信息查询并非完全通畅,这也致使一些监管政策在执行上不能实现预期效果。比如楼市限购政策,监管部门可以掌握购房者在本区域的房屋信息,但对其外地房屋拥有情况的信息可能不能详尽了解。
此次不动产信息登记被提上议程,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和相关的房产税不可避免的再次受到关注。有专家以及业内人士认为,将促进住房信息联网建设,为楼市监管提供帮助。
将促进住房信息联网建设
近些年,在房价高涨和“房叔”、“房姐”频出的背景下,住房信息联网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被寄予了监控异地炒房、房产税征收,甚至是反腐的希望。
2010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据《人民日报》报道,原计划是在2011年底实现40个主要城市联网,但直到2012年6月底,才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住建部曾有消息称,计划于2013年6月底前,将联网扩展到县市一级,联网城市达到500个,而这一计划至今未有消息。
有专家认为,联网遭遇困难原因复杂:一是一些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起步比较晚,信息的完整性和整合度不够,有些地区的住房信息还是纸质档案,未录入电子信息库。二是各地技术标准、平台条件及人才素质不统一。三是一些地方或部门不愿意主动配合。
而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大学法学院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表示,此次明确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对于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技术上是可以支持的,比如采用统一软件、统一的登记规范等。“可以说,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对于住房信息联网会有促进,但不能说,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个人住房信息就一定会马上成功联网,毕竟住房信息联网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首先,需要跨地区的共享,各个地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应该共享,这对于征税、住房保障的认定都是非常需要的。”楼建波说。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不动产登记系统及房屋价值动态评估系统,是房产税全面开征的两大必要技术前提。目前看一、二线城市的房屋价值动态评估系统都在网签后逐渐完善。如果不动产登记系统能够建立,房产税的推进将会明显加速。
张大伟表示,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将为楼市监管提供帮助,会进一步推动房产税的开征。“这一政策类似于人口普查,将是其他所有长效调控政策的基础。一旦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实现,那么其他政策的出台将非常快,对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也会对市场部分灰色房源存量有威慑作用,可能会出现部分抛售。一旦房产税试点增加,对多套房拥有者的心理影响将非常大,也有可能给部分市场带来一定的存量供给。”张大伟说。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还指出,该登记制度,从不动产的识别、认定、管理和交易上都会发挥较大作用。“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健全了,对类似‘房姐’、‘房叔’肯定会产生巨大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