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具    123  115 

全球金融环境恶化:海归纷纷回国 国内毕业生压力更大

   日期:2013-01-04     浏览:165    评论:0    
核心提示:对企业来说,招聘就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一年一度的应届生招聘,则更是如此。缩减还是扩招,都是企业对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经济形势与自身状况的判断。

校园招聘会上的企业少了许多,意味着企业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全力扩张。 (CFP/图)

校园招聘会上的企业少了许多,意味着企业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全力扩张。 (CFP/图)

原标题:校园里的中国经济信号

校园招聘会上的经济信号,别有意味。

史上最多的高校毕业生,遭遇了一股就业寒流。

外企、金融和航空业大幅缩减招聘规模,但国企依然在增长,地产则在高薪挑人。

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徐贲的心开始越来越紧。

徐贲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在同学们眼中,“很优秀”。找工作前,他甚至通过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能力以及对公司背景的了解,制定出了一个详细的目标企业库,进而锁定9大企业,包括宝洁市场部、罗兰贝格和中海地产培训生。然而,当这9大企业全部将他拒之门外后,徐贲觉得,天都要塌了。

在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公布的管理学硕士全球实力排行榜中,徐贲所在的管理学硕士项目位列第58位,跻身全球百强。然而,荣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徐的同学共有7人,目前为止,拿到offer的,仅有一人。其所在的管理科学系,共有18个人,目前签了工作的也只有三分之一。而在往年的这个时候,至少已经有一大半人已经拿到了offer。

对应届生来说,每年的9月-12月,来年的2月-5月是企业招聘高峰,而春节往往成为分水岭——为了抢生源,一些大企业通常赶在春节前完成招聘,所以,年前这段时间特别关键。

但是,2012年的第一个招聘高峰都快结束了,徐贲们发现,一些往年的“招聘大户”,要么大幅削减了计划,要么根本就没有动静。

以外企中的明星——宝洁为例,2011年其在广州招了30人,2012年招了20人,而2013年只招5人。

2012年12月3日,一场理工科专场招聘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近2万名毕业生撑着雨伞,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冷雨中,学校还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了姜汤。据组织方介绍,2011年的同一天,理工科的专场招聘会也在这里举行。但是,2012年入场企业减少了近50家,缩水近20%,而岗位数量也减少了10%-15%。不仅如此,前来华工宣讲的企业也减少了二三十家,特别是制造行业,“像三一重工今年就完全没有招聘计划”。

对企业来说,招聘就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一年一度的应届生招聘,则更是如此。缩减还是扩招,都是企业对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经济形势与自身状况的判断。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虽然在继续,但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2011年的80%-90%”。

2013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但他们遇到的,并非是好日子。

外企、金融和航空:缩减最为明显

在招商证券一份笔试名单上,前两页几乎都是国外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的学生,这让国内高校的学生神经绷得更紧了。

在2012年的招聘季中,外企、金融和航空业,缩减最为明显。

美国“财政悬崖”、欧债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共同威胁着全球经济复苏,外企自然首当其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经常会和自己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学生联系,她很早便看到了这一趋势:“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大多是外企,所以他们就是外企的风向标,平时他们都是以特别繁忙出名的,但是今年,像普华永道甚至开始让员工休长假了。”

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赵烨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让她倍感压力。据她透露,2012年6月份,一些外企在和学校谈的时候,给的招聘计划还挺多的,但到了9月份,人数就少了很多。一些外企甚至只招了几个在其中实习的学生,连招聘会也没有参加。

而2011年发展迅速的航空业,2012年也冷清起来。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资料得知,南方航空2012年的地面招聘为630人,2013年就缩减到了580人。

海航下属一家做航空食品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则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海航2012年的应届生还没有消化完,所以,2013年其旗下的许多项目都没有设立招聘计划。

航空业的另一巨头——东方航空,面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据东航山西分公司的飞行员赵晨光介绍,以前一个月中,他要飞九十多个小时,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每个月只需飞70个小时,甚至60个小时。

据赵介绍,中国民航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每年都会有1000-1200个飞行员诞生。这些飞行员都是各个航空公司在他们读高中时就招好,然后送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统一培养的。但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这些飞行员就要根据公司情况被分去有需要的地方。

2010年,与赵晨光一同毕业的22名山西生源的飞行员全部回到了东航山西分公司,而2013届毕业的山西飞行员同样也是二十多个,却因为飞行员饱和,只有5个回到了家乡,其余都不得不去了外地。

赵晨光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航空发展之所以减速,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尤其是今年。大家钱少了,坐飞机出游的、谈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和航空业一样,金融业也受到了宏观经济的直接冲击。

2010年,暨南大学的金融专场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是四千多个,到2012年,缩水了将近一半,只有2500多个。

应届生网站的一位张姓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许多“有头有脸”的券商,今年干脆没有进行校园招聘。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往年,一些金融企业会在上半年补招一些人,但今年,许多公司春季招聘都没有进行。

股市持续低迷,让券商和投行的收入缩水。据媒体报道,自2011年开始,国信、广发、银河、中信等,已相继裁员数千人。

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甚至预测,全球投资银行领域在未来的几年里将再裁员4万人,而且至少三分之一的投资银行将缩减业务规模。

全球金融环境的恶化还带来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一些海归纷纷回国寻找机会。在招商证券一份笔试名单上,前两页几乎都是国外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的学生。

这让国内高校的毕业生们面临的压力更大。暨南大学新闻系应届毕业生萧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久前去优衣库面试,只不过一个小小的店长职位,与她同组的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澳大利亚的硕士,一个是英国的硕士,一个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硕士,“大家轮着上场,到我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