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我从酒泉调到兰州——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工作。孩子也转学到兰州市插班上初中。2012年9月份开始打听办户口,一问还比较麻烦,就先放下了。学校老师告知孩子中考必须有兰州市户口,于是从2013年3月开始下决心跑户口的事。
我被告知,没有住房,只能把我自己本人的户口挂集体户上,而且孩子和老婆户口都不能迁入。于是,我开始打听买房子,再贵也得买。我跑房产公司,谈好准备交易。我又被告知:买房需要兰州户口,否则没法在房管部门网签办证;有两年以上纳税证明和社保缴费证明也可以买房办证。我当然没有啊,只有一年工作时间。于是我又被告知:出一万块钱,有人可以帮你办好两证,就可以买房了(一个政策就催生出一个产业,有人便专以此为业)。
我于是又跑。按甘肃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人才有关规定,我属于单位引进人才,能否办理?被告知:引进人才只能通过人才中心和人社部门才能办理有关证明材料,我是属于通过组织部门调入的,不算引进人才,办不了。
我于是又跑。省公安厅意见“拥有房屋所有权和持有公房《房屋租赁证》,拥有房屋使用权的”,可以作为落户条件。我们单位正在建单位教师周转房,属于集体产权,类似于公租房,有我的房子,可不可以?又被告知:这些都不行!只认“红本子”(房产证),写有你自己名字的“红本子”。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政策的怪圈:要在兰州入户,先得在兰州市买房子;要买房子,先得有兰州市户口;没有户口,买不了房;没有房子,入不了户……
我继续跑。往返于酒泉和兰州之间,为了那写在纸上的一个虚无的身份符号。跑公安局、组织部、派出所……谢天谢地,总算把自己的户口落在了集体户上,我实在是跑累了,可孩子的户口还是没有着落,我也没法松一口气。
因为没有房子不能单独立户,老婆孩子的户口迟迟办不过来。单位的房子快要建好了,和单位签了使用协议,想想该能够办理吧。可户籍部门告知没有门牌号,没法单独立户,孩子和老婆的户口还是不能转过来。老婆的户口倒是不着急,孩子可是2014年6月就要中考的!
我只好等着,等着民政局给单位的安置房编上门牌号,再单独立户,把孩子的户口转过来,可到现在还是没有办妥。我催促单位尽快申请门牌号。单位把材料报到民政局,民政局答复按照正常程序需要两个多月,门牌号才能批下来,如果中间有什么耽误则时间更长。我不知道门牌号审批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只好在不安中继续等待。什么时候孩子的户口落在兰州,我的悬着的心才能落下来。眼看就到年底,户籍部门为便于统计人口,一般要户籍冻结,翻过年又是过春节,或许一晃就到2014年3月份,一耽误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真担心又有什么不可预料的事,到中考前孩子的户口办不好,一切都要从头来,孩子刚适应了这边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考试模式,又要回原籍去考试。麻烦不说,孩子的中考恐怕就要被耽误了!
都说在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可办一个户口都这么难,真不知要耗费多少成本?把这些成本节省下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不是更好吗?记得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说过:要以口渴的欲望、不耻广问、保姆的身份听取民众意见。对民众反映的强烈问题,要即知即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户口难办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户籍部门某个工作人员的事。若非相关方面求“提”(提意见)若渴,我也无意“着力找准问题,提供精确靶子”。此刻想到央视《焦点访谈》聚焦行政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之后,各地举一反三,迅速处置,真正做到百姓办事“零障碍”。我就不由得痴心妄想:办户口之事也该提速了吧!有人笑我盲目乐观,而我的确以“口渴的欲望”期待看到“保姆”们工作作风的新变化。(陈钰业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按:现在办事难的主要问题是办事的人不明白事情办好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所以管事的人就消磨时间也是工作内容,管事的人也不明白办事的必要条件,不明白也不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就折腾,现在新名词为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