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具    123  115 

2013年中国经济风险仍可能爆发

   日期:2012-12-31     浏览:212    评论:0    
核心提示:2013年中国经济风险仍可能爆发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表示:“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笔者在今年年初发表文章预测中国经济有四大风险且相互串联和循环,这四大风险串联循环链分别是,高利贷与房价下跌;外资撤出、内资流出与资产价格下行;房价泡沫破灭与地方债;欧债危机美元升值与资本流出。笔者不敢掩盖自己预测失败,并乐见自己预测的败笔。

  2012年,是国内外看空中国经济的失败年。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2月21日发表文章,列举2012年十个最糟糕的预测,其中,排在最后一项的是,章家敦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预言:中国将在2011年崩溃。之后将时间又延后一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末日博士”鲁比尼曾在2011年预言,2013年,全球经济将遭遇一次“完美风暴”。又在今年7月份重申了这一预言。这次“完美风暴”包括美国、欧洲和中国以及日本经济。鲁比尼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他曾在2006年预测,美国信贷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不幸言中。鲁比尼因此被称为“末日博士”。

  中国经济在“稳增长”政策下顺利渡过了2012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经济会在2013年会安然无恙。事实上,2012年经济潜藏风险愈加明显显露。笔者不想也不会掩盖并坦言自己的预测失败,而且将“败而不馁”继续揭示和预测,中国经济在2013年可能遭遇的风险和风险因素。

  2013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四大风险:

  第一,房价泡沫破裂可能性仍然存在。作出这种预测需要一点勇气,因为,2012年末,房价再次涨势一片:日光盘、一夜涨价70万元、千人通宵排队购房、抢房潮、地王频现等等。无可争辩,2012年下半年来房市的确在回暖。

  不论2012年末房市出现怎样的成交量回暖以及乱象,不会改变笔者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认定。只会让笔者改变对房价泡沫破裂的时间和方式。因此,笔者对2013年房市走向变化作出这样的预测:一线城市房价存在走高的可能,但下半年回落概率更大;二三线以下城市房价逐步走低;个别城市房价崩溃。

  2012年末的房市回暖及乱象出现,笔者认为缘于两个因素:一是,对“城镇化”的曲解;二是,对政策放松的预期。根本原因在于,认为政府必将为拉动经济而再次放松房地产政策,或者说用房地产拯救中国或地方经济。他们似乎赌定了明年房价会涨而且是暴涨。

  二三线城市房价走低和个别城市房价大幅度下降,带来的风险仍在潜藏明年经济中,这包括了银行信贷、理财产品信托、民间借贷等,随时都可能爆发,不少风险已经出现。

  第二,地方债务风险仍未化解且仍在增加。2010年审计局公开审计数据显示,地方债为10.7万亿,两年来未见任何化解信息。2012年,数据显示,1-10月份仅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已近6000亿元,超出去年全年1500多亿,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在快速上升。

  不仅如此,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微博)》统计数据,截止12月24日。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重大项目通过审核名单已达94个。(9月份媒体统计发改委审批的重大项目97个(不知是否重复))。

  地方政府钱从哪来?加大负债或继续卖土地。典型的负债式投资、负债式GDP增长。

  对此,借用两位名人名言来表达自己鲜明观点:一是,哲学家大卫·休谟在1752年说:“一个政府抵押了所有的未来收入,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必然会走向疲软无力的境地”。二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告诉美国说:“你唯一需要害怕的是债务本身。”

  而民间对地方政府大举举债的流行说法是,有能力而不借债的,是傻子;能多借而少借的,也是傻子;借了的还想还的,更是傻子。这当然是网络语言的调侃,但担忧是真心实意的。

  第三,影子银行风险会频繁暴露。中国的“影子银行”没有准确定义,也与西方的定义完全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定义大致可归纳为,除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之外所形成的全社会融资行为。大体上可分三类:理财产品、信托、不受监督的民间借贷。

  中国的“影子银行”的总金额,机构大体上估算在28万亿元左右,其中,理财产品6.73万亿、信托6.32万亿、基金2.47万亿、保险6.9万亿、券商0.93万亿。其中,理财产品比去年增长了47%,而国际评级公司给出的预测数据是12万亿元。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中国银行股吧董事长肖钢撰文直指理财产品是属“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通过发新偿旧延缓债务归还,二是借款者利息支付超过其盈利或还款能力。

  今年已发生两起银行理财违约事件华夏银行尽管银行方面都称是员工私自出售,但银行恐怕难逃其责任。尚未暴露的风险很难预测。以当选十八大中央委员的肖钢来指出这类问题,可见风险程度。

  在影子银行中,风险最小的反而是银行理财产品,其次是信托,风险最大的是民间借贷,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之类的信贷机构的借贷业务。

  第四,银行坏账风险将持续上升。这个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上述三个风险的暴露程度,而第一个风险是根源,第二个风险对银行信贷冲击最大,第三个风险必然会牵连银行信用。

  实际上,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都将或多或少反映到银行信贷上,今年银行业利润最好而其它行业经营惨淡,但银行股价不少跌破净资产、市盈率也跌到历史最低位,说明了市场对银行坏账的担心。

  由于银行一旦出现风险对经济甚至社会影响最大。因此,监管层应该充分考虑这点,所谓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并不能解决任何风险问题。应尽快出台措施加以化解和分散。除了目前不断扩大的直接融资外,笔者建议高层应考虑,首先对地方商业银行大胆引入民间资本,不仅是参股更要允许民资控股。金融业对外开放应该优先对内开放。

  对于上述风险,国际评级公司都先后在最新报告中警示中国的经济的风险。穆迪认为地方政府与信托合作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负担;而惠誉认为,到今年底中国信贷总规模占GDP的比例,将从2008年底的128%,大幅攀升至190%。

  关于地方政府继续扩大负债对基础建设加大的投资问题,周其仁教授最近阐述了他精辟入里的分析。周教授认为,过去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没有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过去历史欠账过多,所以怎么修都不会有问题;二是,上一轮投资拉动内需和加入WTO带来出口高速增长消化了大部分投资。而现在的投资更多属于“超前性”投资项目,未来不能很好消化必然带来风险。

  以上分析可见,目前新一轮投资项目其风险性是很明显的。而更大风险来自地方政府的高负债。近日,广州市首度公布其负债总额2414亿元,根据审计局审计结果:去年末广州市总体债务率为69%。而据媒体披露个别政府或有负债率超过300%。应该清楚的是希腊爆发债务危机负债率还不到200%。

  以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标准看,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不知会产生多少个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比如,近期披露的济南市政府大楼耗费40亿元,其规模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仅一个省会城市如此,未来中国经济风险到底会有多大呢?笔者和学者们的担忧和风险揭示并非杞人忧天吧。

  因此,必须加快严格公开地方政府负债情况,并制定约束机制和化解以前债务。中国仍有机会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再拖延恐怕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或许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消化。

  地方政府负债式投资、负债式经济增长,为政绩、GDP投资,其投资冲动没有约束机制,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必将给中国经济惹来巨大灾难。这并非是玛雅人“世界末日”的预言。

  到2013年末,笔者希望自己是,继续屡败屡战揭示或预测中国经济风险,而不是讨论如何解决风险。

  笔者愿意做一个屡败屡战的中国经济风险揭示和预测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