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具    123  115 

创业、创新

   日期:2013-09-11     浏览:92    评论:0    
核心提示:一些商人和企业家奉“在商言商”为圭臬。如果解释为在守法前提下,按商业逻辑去搞商业去挣钱,那没有什么错;但如果解释为我只关心能否挣到钱,不关心市场环境与法治环境的好坏,那就大谬不然。没有法治保障,企业如何去创新如何做大?在商言商应该是远离权力,助力法治。

法治是除非明确违背了依立法程序公开制定的法律,否则任何人都不应受惩罚,或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否则怎么鼓励创业、创新?

故事一:怎样发展快递?

商业活动频繁,特别是人们的时间开始变贵,产生了商业文书、样品的快递需求。民间出现了“小红帽”,国际物流公司也进入中国。

但这面临一个问题:非邮政机构有权经营快递吗?邮政部门认为邮政法规定送信业务由国家专营。反对者认为,一般信件由邮政专营,但快递并不在原先的信件范畴之内。

如果回避当时的那场涉法冲突,今天如火如荼的网商就搞不起来。改革也帮了邮政系统的忙,竞争大大改善了邮政服务。

故事二:铁本的钢铁梦。

江苏常州民企铁本戴国芳起家靠回收废旧钢铁,后来承包炼钢厂,有了积累才搞起钢铁公司。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戴在长江边占地6000亩扩大产能。不料赶上2004年宏观调控,铁本因违规用地、上项目被点名,戴被抓。

宏观过热,那是货币环境使然,不可以在微观上叫一家民企去负责。当时舆论说的铁本偷漏税款多少亿,根本查实不下来。最后关了人家5年,判刑也是5年,宣判完当场放人。但戴的钢铁梦破了,他那6000亩地新厂完全荒废,连银行的几十亿贷款,也一并埋在里面了。

这些事儿说明法治不仅仅是政治家或法律人的事情,也是企业家的事情。转型越深入,创新越频繁,受法治建设水平的影响就越深刻。

【推荐理由】一些商人和企业家奉“在商言商”为圭臬。如果这话解释为在守法前提下,按商业逻辑去搞商业去挣钱,那没有什么错,商业当然要与权力相切割,否则就会牵扯不清甚至反受其害;但如果解释为我只关心能否挣到钱,不关心市场环境与法治环境的好坏,那就大谬不然。没有法治保障,企业如何去创新如何做大?在商言商应该是远离权力,助力法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