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具    123  115 

一群戴着白手套在桌底进行频繁灰色交易的龌龊玩家

   日期:2013-08-08     浏览:128    评论:0    
核心提示: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视作抵御病痛、挽回生命最后希望的大型药企,是否如好莱坞编剧所描绘的,其实是一群戴着白手套在桌底进行频繁灰色交易的龌龊玩家?2013年7月,随着中国公安部针对葛兰素史克中国区高管和相关咨询公关公司、过桥旅行社展开大规模法律行动,并逮捕侦讯近二十人,戏说正在变成现实。

苦心孤诣从囚车逃脱,奋不顾身自大坝涵洞一跃而下……整整二十年前,也是一个夏天,一脸皱纹却还年轻的哈里森·福特饰演的金保医生为了自证清白,与利欲熏心的制药集团和前同事上演了一出“亡命天涯”的精彩大戏。

作为中国首部引进的分账大片,在强烈刺激感官神经细胞的同时,也捎带出一个疑问: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视作抵御病痛、挽回生命最后希望的大型药企,是否如好莱坞编剧所描绘的,其实是一群戴着白手套在桌底进行频繁灰色交易的龌龊玩家?

2013年7月,随着中国公安部针对葛兰素史克这家年销售逾270亿英镑跨国制药集团中国区高管和相关咨询公关公司、过桥旅行社展开大规模法律行动,并逮捕侦讯近二十人,戏说正在变成现实。

三十亿人民币的涉案金额、利益单位派女性随侍药企高管四年这等香艳又狗血的细节,更令“中国特色”有了新的注解。同时,比利时的优时比公司和总部同在英国的阿斯利康公司也于近期受到中国国家发改委的“非例行”造访,而被深深卷入此次风波的上海临江旅行社的客户名单上,还闪烁着罗氏、默克、诺华、赛诺菲一干大佬的身影。

可以说,在华跨国药企,不分先来后到,大多难逃嫌疑。商业贿赂,曾经无往不利的神器,现在已成为避之不及的污点。

一年前,辉瑞中国区外籍高管因涉嫌相同罪名在美遭罚,纷纷离华避风头。这一幕似乎很难再现。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财务主管和以外籍身份担任该公司风险管理和供应链服务咨询的香港中慧公司创始人韩飞龙、于莫曾夫妇,已分别遭限制出境及拘传,这说明中国人这次并不准备将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了。

无论是原先的在华一把手马克锐,还是负责新兴市场的阿巴斯·侯赛因,乃至爵士大人、公司CEO安德鲁·维迪,大概都对此情此景始料未及。从1987年史克以先驱者身份进入天津,推出康泰克、芬必得、史多邦,从感冒到疼痛,连同牙齿问题,葛兰素史克可谓最成功的入华医药企业。以处方药、疫苗和消费保健品三驾马车为助推,虽然只取得年17%的营业额增长——较诺华的24%差距不小,但已经足够了。别忘了,在拉美和印度,这家企业也就10%增长入账而已。

六年前作为该公司企业文化广而告之的三T原则:Trust、Transparent、Take initiative——信任、透明、主动,现在听来多少有些反讽意味。

至于“为每一位有才华的员工创造更多的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做得更多,实现更多的价值”一说,如果考察其49岁的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过往数年的经历,无论是利用旅行社套取会议经费或中饱自肥或金钱开路以打通从官员到医院大小关节,还是经其手将数亿人民币下拨各大区主管和医药销售代表如法炮制,倒也一言中的、充分兑现了。

难道只有梁氏和他的三位同事这么干吗?或者是不成功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才使他们不得已而为之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此次被中国警方据线报重点查处的借会议之名、借药品推广和医师经验宣讲实施变相利益输送的举动,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通例”,甚至由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IFPM)推出的“全球药品推广行为准则”,也对此视作合规。问题是,边界在哪里?由此产生的费用究竟又让病患们多支付了多少钱?且听梁的回答:20%。即便消费者认同这是无法避免的额外支出,但另一些费用的产生却令人不解:从发改委的统一定价,到省市级药品招标,到医院药事委点头放行,再到前线医师开出的处方,谓之“流通费用”的此部分通常达到药品单价的两至三成。

联想到2012年6月深圳医疗机构掀起反贪风暴,包括五个正副医院院长和七个科室主任在内多达16名医管人员的落马,而2013年6月福建漳州纪委公布,该市直区县73家医院无一幸免个个有份,涉贪人员人均退回贿款1.8万,再到至今未对外公布的东北前三大医疗器械民营经销企业中,两家主事者被抓、一家仓皇出国远走等事件,不难判定,牵涉体系的灰色链条,绝非能用“个案”概括。

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从2011年开始,全球制药巨头步入专利悬崖,至2015年至少有770亿美元热销药品专利到期,对于擅长仿制药的中国国内药品制造商,以及急于保住市场份额和单品超高利润的跨国药企来说,这将是一个比拼所谓“内功”的大时代。

过去三年内,因隐瞒信息、非法商业贿赂,包括辉瑞、礼来、强生在内的巨头们在美国交出了10亿至30亿美元的罚单,那么这次葛兰素史克会遭怎样的处罚?有两个细节让我们再回味下吧。其一,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中国区降价,并将销售代表的工作与业绩脱钩;其二,与中国警方同时行动的是国家发改委,而后者的威慑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的约谈。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