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特别指出,尽管这样,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从2002年450亿到去年的2200亿,前年是1954亿。负债的省份虽然越来越少,但是负债额却越来越大,在2002年的时候才400亿,现在是700亿-800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会上也对此感到担忧。李扬认为,这种得益于政府补贴的基金累计节余的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增长将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通道,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相应趋缓,指望长期财政补贴的代价显然是越来越高昂。
“这里面又指出了一对矛盾,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应的养老保险支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可能相比过去十几年而言,也是结构性下滑,最近这些年来一直看到年均超20%几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状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性减速很有可能落到一位数。这种情况下,矛盾就会凸显,累积累计几年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李扬称。
养老金双轨制已到必须改革的时候
面对尴尬的养老难题,昨日多位与会专家纷纷热议,其中,“养老双轨制”成为一个焦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称,社会保障不公平方面有三大问题,一个是城乡,一个是区域,还有一个是不同人群,比如说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在企业职工和城镇机关公务员之间的双轨制造成的不平等,这几个方面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社会保障的逆向转移问题,是指一次分配的差距没有通过社会保障二次分配加以缩小,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扩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也认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十八大’再次强调,我们要增进我们制度的公平性,目前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养老金待遇方面,由于双轨制所导致的待遇差距过大问题,这个已经成为一个近年来人大、政协两会之前和期间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金维刚称,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高度重视和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的时候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金维刚称,特别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这个试点方案在2008年的时候国务院已经出台,“五个省市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省市出台正式实施方案,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改革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也反映了这个问题难度很大。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方面我觉得需要通过采取相应的一些政策措施推动地方在这方面的试点,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上社会不公平问题。”
人社部正研究制定扩大年金投资范围政策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则在会上表示养老金的管理体制上应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
刘新华指出,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还是滞后,不仅资金规模相对较少,保障能力有限,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明显,而且资金管理分散,运营效率不高,保值增值的压力很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的建设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重要的任务。